藏在“烟火”里的温暖民生


来源:火狐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5-11-15 20:22:17

产品特点

  从会“呼吸”的智慧路灯自动调节明暗,到“一号管三天”化解复诊挂号烦恼,从乡村养老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到景区公厕实现“舒心享”的蝶变——在六安,民生改善从不缺宏大叙事,却更见“小切口”里的大温度。

  这座城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一项项精准务实的创新举措,将“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书写着从“有保障”到“高品质”的民生进阶答卷。

  夜幕降临,城区解放路上车流不息,道路两旁的路灯次第亮起,为过往行人和车辆照亮前行路途;深夜时分,人车渐稀,路灯自动调光变暗,在节能与安全间实现精准平衡;黎明破晓,天光微熹,路灯悄然休眠,静待新一天的到来。

  这些曾载于科幻场景的画面,如今已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在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整治中,六安城管部门立足群众出行需求及城市治理效能,历经近半年的改造升级,为城区200余条道路换装24172盏节能路灯。这些搭载“智慧大脑”的路灯,不仅能精准感知季节光照,智能调控开关时段,更实现故障实时预警、快速处置。

  问需于民,“实”字当头。2023年12月以来,六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针对路灯不亮、公共厕所管护不到位、农村供水安全等19类明显问题,部署开展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整治,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落到实处,让一张张“民生清单”加速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以前在外游玩经常遇到厕所难找、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没想到这里的公厕这么干净,手机能精准导航,还设置了家庭卫生间,真是太方便了!”深秋时节的天堂寨景区层林尽染,游客刘芸带着5岁儿子刚走出公厕,便向同伴由衷称赞。

  这样温馨的一幕,是景区公厕改造升级后带来的民生蝶变。景区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作为公共服务升级的突破口,打造7座功能齐全的Ⅰ类旅游厕所,实现了旅游公厕从“将就用”到“舒心享”的跨越,入选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

  从细节处发力,于细微处暖心。看似不起眼的“小路灯”“小厕所”,实则是推动公共服务升级、改善民生体验的重要窗口。

  通过12345便民热线、信访等渠道系统梳理群众诉求,分领域常态化开展“小切口”专项整治,六安在“点上即改、长效跟进”上成效显著,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全市累计整改问题6万余个,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整治成效的背后,潜藏着尚未完全打通的堵点:部门联动仍需强化、纵深推进力度不足、建章立制有待完善。如何让“小切口”专项整治转化为长期稳固的制度优势,实现民生改善的持续进阶?

  六安将不断丰富和完善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整治有效做法,从收集建议、研判确定、明确责任、部署推进,到跟踪调度、效果评估、建章立制全流程的优化,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回应渠道,在为民办实事中逐步的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当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儿童成长需求多元,如何更好地关爱“一老”、呵护“一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六安,何以破题?一个个安享晚年的“夕阳红”、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给出了有力解答。

  “赵大爷,今天的萝卜烧肉炖得软烂入味,您多吃点!”“好嘞,还是到这吃饭方便,菜品丰富,价格实惠,真好!”正午时分,金寨县古碑镇余岭村农村幸福院的老年食堂热气升腾。不锈钢餐台一字排开,萝卜烧肉、清炒时蔬、鲜醇豆腐汤等菜肴香气扑鼻,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餐桌,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拉着家常,阵阵笑声伴着饭菜香气漫出窗棂。

  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农村幸福院,由村里闲置的公房改建而成,采用“养老机构+村级服务站点”连锁运营模式,通过第三方运营机构链接整合镇村医疗、养老、康复等资源,提供老年助餐、康复理疗、智慧养老等多元服务,让老人“食无忧”“医不愁”“乐开颜”,成为六安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生动实践。

  创新永无止境。聚焦老有所养,六安坚持“设施夯基、服务提质、产业赋能、安全固本”四维发展思路,健全贯通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升级养老服务模式,全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构建养老机构“人防+技防+制防”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全市建成292所养老机构、181所农村幸福院,16.86万人享受高龄津贴,养老服务工作曾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聚焦儿童福利,六安悉心关怀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工作机制,实现保障对象精准覆盖、动态调整。通过常态化开展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心理健康服务、慈善资源赋能等举措,不断织密关爱服务体系。全市配备1979名儿童主任、163人名儿童督导员,4万余名儿童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儿童福利工作连续两年在国家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服务“一老一小”,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一些影响服务品质的短板弱项仍客观存在:农村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

  “我们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领域改革创新,着力补短板、锻长板,让‘夕阳’更红火、‘朝阳’更灿烂。”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健表示,将逐渐完备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加强多元要素保障,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同时,提升基层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专业水平,扩大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服务覆盖面,链接更多慈善资源,构建更完善的关爱服务体系。

  “一次挂号管三天,我们看病便利了不少!”说起门诊就诊新体验,市民张敏赞不绝口。张敏因肠胃不适到市人民医院看病,由于胃镜检查需空腹,只好隔天再来。“当时医生特意叮嘱‘复诊不用挂号’。”次日做完检查,张敏通过免费复诊号顺利看诊,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

  张敏的高效就诊,得益于六安创新推出的“一号管三天”举措,精准击中“上午看病、下午出报告找不到医生”“检查周期长、复诊需二次挂号”等核心问题,大幅度的提高就医效率。目前,该举措已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落地,累计受益30万人次,为群众节省费用逾300万元。

  作为民生服务的一环,看病就医看似小事,实则牵动千家万户。医疗服务水平如何、体验感好不好,既检验着民生温度,也彰显着健康成色。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升级,但对标群众健康需求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看病难、看病烦”仍是当前都会存在的系统性难题。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聚焦医疗民生领域难点、堵点问题,我市坚持以“小切口”破题,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提高医疗质量融入所有的环节,通过穿透力强的细微举措,疏通医疗服务“经络”,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

  从“小事”入手——启动60-64周岁重点人群免费健康体检,增加CEA癌胚抗原等项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推进全市医检互认,累计为群众节省费用3299万元;深化沪六合作,19家本地医疗机构与上海29家医疗机构结对开展52个合作项目,上海专家定期义诊、坐诊,服务患者3万余人次;在7个偏远乡镇增设血透服务点、3个乡镇开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治疗服务,让专业诊疗来到“家门口”。

  以民生“大事”为要——实施健康六安行动,国家卫生城市首创首成;金寨以党建引领推进“三医”联动,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连续四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市人民医院与市中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医疗改革一小步,民生福祉一大步。如今,在六安,一项项医疗惠民举措正从“纸上”落到“实处”,从“承诺”变为“体验”。“我们通过基层服务扩容、医疗质量攻坚、特殊群体关爱等举措,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市医管办专职副主任程志刚表示,“‘十五五’期间,我市将锚定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健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进一步巩固医改成效;深化沪六医疗对口合作,加强重点专科和人才培育,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化工机械职业协会新闻新闻栏目-化工机械设备网

下一篇:《宝可梦大集结》4月将追加新宝可梦水晶灯光灵